現將《德州市房屋市政工程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按照通知要求,認真貫徹落實。
德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德州市城市管理局
2021年5月10日
德州市房屋市政工程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
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
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是建筑垃圾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舉措。為做好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促進綠色建造和建筑業轉型升級,根據《山東省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實施方案》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示要求,建立健全我市房屋市政工程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機制,加強建筑垃圾源頭管控,推動工程建設生產組織模式轉變,有效減少工程建設過程建筑垃圾產生和排放,不斷推進工程建設可持續發展和城鄉人居環境改善。
二、工作目標
2021年底,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機制初步建立,各在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現場建筑垃圾實現分類存放。2025年底,符合我市實際的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實現新建建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漿)排放量每萬平方米不高于300噸,裝配式建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漿)排放量每萬平方米不高于200噸。
三、主要任務
(一)推行綠色策劃
1.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按照“誰產生、誰負責”的原則,落實建設單位建筑垃圾減量化的首要責任。建設單位應將建筑垃圾減量化目標和措施納入招標文件和合同文本,將建筑垃圾減量化措施費納入工程概算,并監督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具體落實。
2.實施新型建造方式。大力發展鋼結構等裝配式建筑,推行工廠化預制、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建造模式,持續推動內墻板、預制樓梯板、預制樓板等預制部件應用。政府投資或政府投資為主的建筑工程全面按照裝配式建筑標準建設,鼓勵創新設計、施工技術與裝備,優先選用綠色建材,實行全裝修交付,減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的產生。在建設單位主導下,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術在工程設計和施工中的應用,減少設計中的“錯漏碰缺”,輔助施工現場管理,提高資源利用率。
3.采用新型組織模式。推動工程建設組織方式改革,指導建設單位在工程項目中推行工程總承包和全過程工程咨詢,加強設計與施工的深度協同,構建有利于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的組織模式。
(二)推行綠色設計
4.樹立全壽命期理念。貫徹落實“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筑方針,統籌考慮工程全壽命期的耐久性、可持續性,鼓勵設計單位采用高強、高性能、高耐久性和可循環材料以及先進適用技術體系等開展工程設計。根據“模數統一、模塊協同”原則,推進功能模塊和部品構件標準化,減少異型和非標準部品構件。對改建擴建工程,鼓勵充分利用原結構及滿足要求的原機電設備。積極推廣應用綠色建材,政府投資或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筑工程優先使用獲得認證的綠色建材,逐步提高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
5.提高設計質量。設計單位應根據地形地貌合理確定場地標高,開展土方平衡論證,減少渣土外運。選擇適宜的結構體系,減少建筑形體不規則性。提倡伏特考慮使用再生混凝土、再生砂漿、再生磚、再生路面等再生建材產品;提倡建筑、結構、機電、裝修、景觀全專業一體化協同設計,保證設計深度滿足施工需要,減少施工過程設計變更。
(三)推廣綠色施工
6.編制專項方案。施工單位應按照《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減量化指導手冊(試行)》有關要求,組織編制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減量化專項方案,明確建筑垃圾減量化目標和職責分工,提出源頭減量、分類管理、就地處置、排放控制以及再生產品推廣應用的具體措施。
7.做好設計深化和施工組織優化。施工單位應結合工程加工、運輸、安裝方案和施工工藝要求,細化節點構造和具體做法。優化施工組織設計,合理確定施工工序,推行數字化加工和信息化管理,實現精準下料、精細管理,降低建筑材料損耗率。
8.強化施工質量管控。加強施工圖紙會審,合理安排施工進度,通過提高施工水平、改善施工工藝,減少施工垃圾產生。施工、監理等單位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控制進場材料和設備的質量,嚴把施工質量關,強化各工序質量管控,加強施工現場巡視,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更正處理,減少因質量問題導致的返工或修補。加強對已完工工程的成品保護,避免二次損壞。
9.提高臨時設施和周轉材料的重復利用率。施工現場辦公用房、宿舍、圍擋、大門、工具棚、安全防護欄桿等推廣采用重復利用率高的標準化設施。鼓勵采用工具式腳手架和模板支撐體系,推廣應用鋁模板、金屬防護網、金屬通道板、拼裝式道路板等周轉材料。鼓勵施工單位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統籌臨時設施和周轉材料的調配。
10.推行臨時設施和永久性設施的結合利用。施工單位應實時統計并監控垃圾產量,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降低建筑垃圾排放量。鼓勵采用現場泥沙分離、泥漿脫水預處理等工藝,減少工程渣土和工程泥漿排放。應充分考慮消防立管、消防水池、照明路線、道路、圍擋等與永久性設施的結合利用,減少因拆除臨時設施產生的建筑垃圾。
11.實行建筑垃圾分類管理。施工單位應建立建筑垃圾分類收集與存放管理制度,實行分類收集、分類存放、分類處置,鼓勵以末端處置為導向對建筑垃圾進行細化分類。鼓勵利用智慧工地監管平臺等信息化手段,對建筑垃圾收集、存放、利用、外運等過程進行實時監管,并建立電子臺賬。禁止將生活垃圾、工業垃圾等混入建筑垃圾,對含有危險廢物納入環境監管的建筑垃圾,應按照環境保護相關規定予以處理。
12.提升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施工單位應充分利用混凝土、鋼筋、模板、珍珠巖保溫材料等余料,在滿足質量要求的前提下,根據實際需求加工制作成各類工程材料,實行循環利用。對產生的建筑垃圾,應根據場地條件,優先選用場內加工、工程回填、洼地填充、綠化用土或堆山造景等處置方式進行減量化處理,并采用灑水抑塵措施。施工現場不具備就地利用條件的,應按規定及時轉運到建筑垃圾處置場所進行資源化處置和再利用。要加強對外運處置建筑垃圾的運輸管理,杜絕擅自傾倒、拋灑行為。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縣市區要完善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機制和政策措施,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加快推進建筑垃圾源頭減量。各級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要統籌建立健全建筑垃圾治理體系,進一步加強建筑垃圾收集、運輸、資源化利用和處置管理。
(二)積極引導支持。各縣市區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鼓勵建筑垃圾減量化技術和管理創新,支持創新成果快速轉化應用。確定建筑垃圾排放限額,對少排或零排放項目建立相應激勵機制。
(三)加強督促指導。各縣市區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將建筑垃圾減量化納入綠色施工、文明施工內容,鼓勵建立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排放量公示制度。落實建筑垃圾減量化指導手冊,開展建筑垃圾減量化項目示范引領,促進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的深入推進。
?。ㄋ模┘哟笮麄髁Χ?/strong>。各縣市區要廣泛宣傳建筑垃圾減量化的重要意義,普及建筑垃圾減量化、現場再利用及再生產品推廣應用的基礎知識,增強參建單位和人員的資源節約意識、環保意識。
(五)強化信息報送。各縣市區要于每年1月10日前,將本地區房屋市政工程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上年度進展情況和本年度工作目標及措施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